第一张认可证书故事:认证认可让“地球之肺”永葆生机——我国第一张森林认证机构认可证书诞生记 |
作者: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时间:2020-06-02 |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灾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电影《流浪地球》开头这段台词,徐徐道出了人与自然之间休戚与共的关系。近年来,变化不定的气候,突如其来的疫情,引发了人们对于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的更多思考。绿水青山,这个形容美丽风景的词汇,已经成为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迫切需求。 森林生态系统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节器和“地球之肺”,是维护地球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回顾我国认证认可发展的历程,第一张森林认证机构认可证书的诞生,为我国迈向生态建设市场化发展机制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森林认证认可领域十分关注和重视。自1995年以来,政府有关部门就已开始广泛参与有关森林认证工作的国际讨论。进入新世纪,我国正式加入蒙特利尔进程,政府对森林认证工作更加重视。2001年,国家正式启动森林认证体系建设工作,同年,国家林业局决定成立中国森林认证工作领导小组。2002年8月,原国家林业局(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加入全国认证认可部级联席会议,我国森林认证体系正式纳入到国家统一管理的认证认可制度之中。 2003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积极开展森林认证工作,尽快与国际接轨”。2008年6月,国家认监委、原国家林业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森林认证工作的意见》,决定推进森林认证试点工作,建立和实施统一的森林认证制度,并考虑与国际主流森林认证体系实现互认。 在推进实现互认的过程中,对森林认证机构的认可工作是必要环节。全球最大的森林认证合作组织——森林认证体系承认计划(PEFC)明确规定,森林认证机构必须取得国际认可论坛(IAF)产品多边互认协议集团成员认可机构的认可,其认证结果才能得到国际市场的接受。CNAS作为IAF成员,加入了IAF全部多边互认协议范围,早在2008年就开始了森林认证机构认可方面的技术跟踪,在2010年建立起了完整规范的森林认证机构认可制度。 2011年,CNAS对我国首家森林认证机构——中林天合(北京)森林认证中心(以下简称“中林天合”)实施了认可评审,先后开展了文件评审、办公室评审,并派出见证评审组,对现场审核活动进行见证。经过细致严谨的评审工作,评审组一致认为:中林天合建立的森林认证管理体系能够按照CNAS认可规范的要求有效运作,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和审核能力,其建立的自我完善机制能够有效运行,建议授予其在森林认证领域的认可资格。 2012年7月6日,中林天合获得了CNAS颁发的森林认证机构认可证书(NO.CNASC152-FR),成为国内首家获得CNAS认可的森林认证机构。这标志着我国森林认证体系(CFCC)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这件事成为了认证领域2012年十件大事之一。 就在同一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积极加入原国家林业局森林经营认证试点,走上了加强森林认证能力建设、提升林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路。2014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与中林天合签署合作协议。中林天合派出多名专家组成的审核小组,对塞罕坝92634.7公顷林地进行森林经营认证,评估当地林区的可持续经营能力。经过实地审核评估,塞罕坝林区森林经营活动符合《中国森林认证森林经营》标准要求,获得了中林天合颁发的森林经营认证证书,成为华北地区首家通过中国森林认证体系(CFCC)的国有森林经营单位。 森林认证这块“金字证书”,让塞罕坝的老林场焕发了新生机。近年来,森林认证为塞罕坝机械林场的综合管理及森林经营水平带来了显著的提升。森林认证成为推进林场工作的核心机制和手段,推动着机械林场森林经营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塞罕坝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也见证了我国森林认证认可发展之路。 如今,中林天合已经拥有了涵盖管理制度、认证、技术规范、质量手册等方面的完整规范化运行体系,组织编制了《森林认证指南》、《审核员培训教材》及一系列支持性文件、技术资料,形成了符合国情林情,独具特色的森林认证实施模式和认证机构经营运行机制。 2014年,我国森林认证体系与PEFC完成了互认,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林纸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准入”问题。这其中,CNAS认可为我国认证体系得到国际组织的承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望未来,中国的绿色发展之路前景广阔。如今,在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下,我国森林认证认可事业必将阔步前进,绿水青山的美丽生态一定会遍布祖国大好河山。 《中国市场监管报》《第一张认可证书故事》专栏 2020年6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