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认可-质量的基础,能力的信任 |
作者: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时间:2009-07-21 |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主任 王凤清 2009年6月9日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尊敬的王勇局长、尊敬的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及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感谢王勇局长莅临本次论坛,感谢有关方面发来的贺辞,感谢社会各界特别是各位来宾对“认证认可与质量安全暨国际认可日”活动的热心支持和积极参与。 在全国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的大背景下,在国际认可日举办中国论坛,意义十分重大。产品质量安全是世界性的问题,各国都在积极探索确保产品质量、维护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有效办法。中央决定在全国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质检总局把2009年作为质量宣传年、质量提升年、质量服务年、质量整治年、质量建设年,充分体现了中央、国务院对质量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展示了政府主管部门狠抓质量安全的决心、态度和工作力度。认可工作作为证明合格评定机构的能力、向市场传递信任的途径,覆盖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各大行业,在确保质量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次论坛的举办,既是为了庆祝国际认可界的这一共同节日,也是为在认证认可行业进一步推动“质量和安全年”活动进行新的实践探索。 刚才,王勇局长从全面推进“质量和安全年”的高度,对认证认可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孙大伟主任全面介绍了国家认监委在推动“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加强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做法;一会儿还有专家学者、政府部门、企业和合格评定机构的代表进行专题演讲;将围绕认可、能力、质量等进行交流,并召开认证认可专家咨询委员会会议,听取社会各方面对认证认可事业方向性、政策性的意见和建议。可以预见,此次论坛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为便于各位来宾在后续的论坛中发表高见,我想围绕本次国际认可日确定的“能力”这一主题,就中国认证认可在提升专业能力、确保质量与安全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发挥的作用简单作一介绍。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的领导下,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下,认可工作取得了五个方面的显著成绩。 一、认可领域不断拓展,认可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09年4月30日,累计认可各类认证机构124家,认可范围内各类现行有效认证证书近五十万张,保持认证的各类组织约二十万个,涉及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食品安全等管理体系认证,工业产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服务认证以及人员认证等认证领域。累计认可实验室及相关机构三千六百多家,包括检测实验室、校准实验室、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物质生产者和能力验证计划提供者。累计认可检查机构137个。同时,发挥认可约束作用,我们加强对认可质量的监督,通过监督抽查、社会反映、最终用户反馈等途径,累计暂停各类合格评定机构认可资格270家,撤销196家,注销178家。认可的认证机构累计暂停各类认证证书约六万张,撤销近六万张,注销八万多张。 由此可见,我国的认证工作是在通过不断监督、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得以在数量上不断扩大、质量上不断提高的。 二、认可体系公开透明,组织机构不断完善。 十六大以来,我国认可体系顺应国际认可发展潮流,经过六次整合,实现了集中统一。我国认可体系组织结构公开透明,由来自合格评定链中各相关方代表组成的全体委员会,下设六个专门委员会及三十三个专业委员会,共计900多名委员,参与对认可制度运行的总体管理、监督和技术支持工作。认可委员会还聘请了九名院士作为资深顾问。截至2008年底,来自社会各个专业领域的专家4000多人作为认可评审员或技术专家,参与对相关合格评定机构的技术评审工作。通过认可委员会的组织体系,有效形成了“统一体系、共同参与”的认可工作体制。 经过几年的发展,认可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得以完善。两年前的今天,在国际认可中国日上,我提出要在认可委员会建立联系最终用户的专门委员会。2008年3月,最终用户委员会成立,并组建了第一批通讯委员,在世界认可界开创了先河,初步形成了关注客户和最终结果的新平台。通过专项调查,了解到最终用户对认可结果的新期望,提出了进一步改进我们的认可工作的好思路和建议。最终用户委员会成立一年多来工作很有成效,在信息反馈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三、认可制度证实“能力”,认可结果广泛采信 “认可”是国际上通行的对认证机构、实验室与检查机构进行能力评价的活动,是按照国际标准等认可规范要求,对认可对象开展认证、检测、检查等合格评定活动的能力与公正性进行系统的技术评价,对合格评定机构的能力建立信任的活动。作为合格评定能力的重要保障手段,认可在合格评定活动、质量保证以及更为广泛的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认可结果越来越多地被政府部门、各个行业和各类组织所采信,在国际贸易及其他社会经济活动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我国广泛推行的强制性产品认证领域,在有机产品、良好农业规范、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认证领域中,认可是政府指定的对认证机构技术与管理能力评价的必备条件之一;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认证和自愿性产品认证领域中,认可作为对认证机构能力评价的基本方式,通过合格评定链向市场传递信任。 全国人大颁布的相关法律性文件规定,从事物证鉴定、法医鉴定和声像资料鉴定的实验室必须获得计量认证或实验室认可。《病源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生物安全三级和四级实验室必须获得认可。此外,公安部等部门也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将实验室认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能力保障手段。 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中国认可以权威、公正、国际承认的能力评价结果,在奥运相关的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向承担2008年奥运兴奋剂检测的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和19家奥运会定点医院实验室颁发了国家认可证书。 作为提供相关工作能力信任的保证,中国认可还将为上海世博会提供服务。2009年3月,上海市卫生局与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合作开展的上海世博会医学实验室认可专项工作正式启动。这项工作将有力地提升上海医疗卫生检验机构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上海世博会定点医院达到国际承认水平。 四、认可结果多国承认,中国认可国际信赖 经过国际同行评审,2008年CNAS签署了亚太和国际产品认证机构认可多边互认协议,我国由此成为加入国际范围和亚太区域全部现有互认制度的国家认可机构之一,签约认可机构涉及40多个国家或经济体,占有全球经济总量的绝大部分。我国认可的相关合格评定证书、报告可以使用国际认可论坛(IAF)或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的国际互认标志,在多边互认协议签约认可机构所在国或经济体具有认可互认证明效力,为中国认证、检测和检查结果取得国际承认搭建了能力信任的平台。 认可结果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成为进出口贸易中的必要凭证,我国认可的检测报告是我国出口印尼的面粉、出口印度的玩具、新加坡的中成药等的通关条件。近两年来,中国与新西兰两国政府签署了电子电器产品合格评定的合作协定,国家认监委与全球良好农业规范组织签署了承认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结果的协议,认可制度都发挥了合格评定机构能力评价与互认的基础作用。 随着我国认可事业的发展,中国认可在国际合格评定和认可界的影响日益增强,特别是在IAF和ILAC两大国际认可组织中,中国认可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中国认可机构的代表具有较高的话语权。目前,我国代表在国际或区域认可组织中的管理高层、职能中层和实施基层担任了相关职务,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直接参与国际或区域认可组织的管理活动、政策性和技术性文件的研究和起草活动,以及国际同行评审等活动,并承担了大量的国际能力验证计划,在国际认可与互认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创新发展的行业自律体系,为规范中国的认证活动、提高认可有效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认可有效性、认可公信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被认可的合格评定机构的能力水平和工作质量,依赖于公平竞争、诚信互助、安定有序、可持续发展的行业氛围。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成立近四年来,制定和有效实施了认证认可行规行约,推动了认证认可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全面落实,基本建立了以自制机制、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为基础的行业自律体系,初步形成了有序竞争、诚实守信的市场秩序,在认证认可行业逐步建立起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长效机制,为认可有效性的提高创造了一个好的基础。
认可在认证认可行业链中处于权威的位置,依照政府授权、依据技术标准来进行能力评价与资质认可。我国统一认可体系的出发点也是基于认可的权威性,其成功经验已被国际认可组织积极推介。而另一方面,认可工作是合格评定的先决条件,合格评定机构是否有能力从事相关活动,工作是否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认可规范的真正落实。今后,要切实发挥认可作用,为“质量和安全年”等重要工作作出积极贡献,必须围绕大局,切实加强服务性,增强有效性。为此: 一是要服务好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利用好认证认可作为国际通行的规范市场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着力促进节能环保认证的实施、提高食品检测能力、规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GMP和HACCP认证活动等合格评定活动,并努力促进政府行政监管、采购等领域采信认可结果,为“质量和安全年”保驾护航。 二是要切实强化认可的约束作用。不断完善风险评估机制,改进认可评价措施,加强认可能力建设,增强合格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断提升认可结果的社会公信力。 三是要“寓管理于服务中”。把客户的满意度作为对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认可和管理的重要指标,关注认证认可最终用户的意见,进一步深化认可服务措施,为国家、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认可服务。 各位来宾!“国际认可日•中国论坛”活动拉开了“认证认可与质量安全暨国际认可日”系列活动的序幕。我们愿以此次论坛的举办为契机,向社会介绍认证认可的作用和意义,展示认证认可的工作成果;同时广泛听取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对加强和改进认证认可工作的意见建议,形成推动认证认可科学发展的新理论、新思维、新政策,丰富和创新认证认可工作内容,促进国家质量安全水平的整体提升,让认证认可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